在城發三合村分公司輸煤車間里,總有一盞燈為運煤車亮著。燈下,杜瑞英同志正俯身核對磅單,9年的司磅職業生涯里的每個日日夜夜,她的身影已和拉運車輛的引擎聲、車燈的光束融在一起,成了煤海夜色里最讓人安心的存在。
煤場“夜貓子”的堅守
從暮色四合到晨曦微露,杜瑞英在司磅員這個崗位上已經堅守了9年。當城市沉入夢鄉,輸煤車間的燈火卻格外明亮。運煤車的引擎聲、打印機的吱吱聲和筆尖與紙張的摩擦聲交織成夜的主旋律,而她端坐在地磅房里,目光始終鎖定在跳動的顯示屏上。“凌晨三四點最熬人,眼皮像粘了膠。”杜瑞英笑著說。為了扛住困意,她的操作臺旁永遠放著濃濃的咖啡,實在撐不住就起身繞著屋子走兩圈,用冷水洗把臉。她用一份不變的責任心,在平凡的一線崗位上,把履職盡責四個字刻進了每一次計量操作里。
煤場夜色里的“計量守護者”
儲煤場是供熱企業的“糧倉”,而司磅員則是“糧倉”的第一道把關人。每天,少則數十輛多則百余輛的運煤車駛來,杜瑞英的工作就是核對車輛信息、精準錄入車輛信息、核對過磅單據等工作。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馬虎。“少則幾噸,多則幾十噸,誤差哪怕只有0.1噸,日積月累也是不小的損失。”這是杜瑞英常掛在嘴邊的話。有一次,一輛運煤車過磅時數據異常,她沒有理會司機的催促,反復檢查磅體,最終發現原來是磅底結了冰層。隨后,她立即通知班組長聯系維修人員對結冰處進行除冰,處理完結冰重新過磅時,噸位分毫不差,避免了近1噸的計量誤差。這些年,她經手的磅單超過上萬張,卻沒出過一次差錯。同事們打趣:“杜姐的腦子比電腦臺賬還靠譜。”
寒夜里的暖心咖啡
冬季的夜班總帶著一股涼意,杜瑞英卻總能把溫暖傳給身邊人。凌晨三點,地磅房的溫度已降至零下。刺骨的寒風從門縫里鉆進來,值班的小張裹緊棉大衣,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寒顫。就在這時,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輕輕放在了他的操作臺上。“趁熱喝,提提神。”杜瑞英的聲音溫暖而親切,“我特意多放了兩塊方糖,你們年輕人愛喝甜的。”咖啡的香氣在冰冷的磅房里彌漫開來,驅散了夜的寒意。她的儲物柜里,整整齊齊地放著三種不同口味的速溶咖啡,原味的給老李,焦糖味的給小張,無糖的留給正在減肥的小王。每個同事的喜好,她都記得清清楚楚。“杜姐的咖啡最神奇,不僅暖胃,更暖心”,剛調來的小劉說。除了咖啡,杜瑞英還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,每次同事核對完磅單,她總要再檢查一遍。“夜班容易犯困,多個人把關更保險。”同事們都說:“杜姐就像我們的‘夜間守護神’,有她在,再冷的夜班心里都是暖的。”
煤場過磅“導航員”
除了守好計量關,杜瑞英還主動琢磨怎么優化流程,使車輛過磅更加順暢。她發現車輛排隊過磅時,有的司機第一次過磅,不熟悉過磅流程導致無法過磅。她便每次看到新來的司機就“苦口婆心”告訴運輸司機車輛過磅流程和注意事項,把過磅的每一步——從車輛入廠在哪排隊過磅、熄火領卡、車輛上下磅、停車位置、怎樣刷卡過磅,每一步都說得非常詳細,避免了因為不熟悉流程導致無法過磅的情況發生,司機們都說,這流程講得特別清楚,哪怕第一次來,跟著她的話走,保準順順當當。
“干一行就得愛一行,守一崗就得盡一責。”這是杜瑞英常說的話。多年扎根煤場一線,她用精準的計量、嚴謹的態度、廉潔的作風,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供熱人的責任與擔當,就像地磅房旁那臺默默運轉的磅秤,始終保持著對“公平”與“精準”的堅守,為企業的平穩運行筑牢了第一道防線。